扶貧
扶貧正是香港人和特區政府所熱切關注的題目,政府新的施政報告是透過教育和 培訓減少貧富縣殊的社會問題,然而內在貧窮相比外在貧窮,是鮮為人注意及容 易被忽略!這是個抽象觀念,難以量度,所以連當局都也不知道自己內貧,也可 能對這種心理觀念缺乏了解,沒有這種觀念。 內貧是描述一種內在心理狀況,它 括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失去自我,充滿恐懼,害怕被拒絕,悲觀、偏激、缺乏愛 與接納等等,這種內貧的情況往往導致不能面對逆境,輕易放棄,自毀前途!
外貧的原因
導致外貧的因素主要有多方面:第一方面是外在因素,例如身體疾病殘缺,教育 水平,外在客觀條件不利,家庭限制等;第二方面是內在因素(稱之為內貧), 例如個性、脾氣,人氣關係,自我形象等。所以外貧的人不一定是內貧,同樣內 貧的人也不一定是外貧,我們發現很多前輩從中國逃亡到香港,沒有受過良好教 育,卻可以在社會事業上有驕人成績!同樣內貧的人如果內在的因素不是太惡 劣,有一技之長或普通教育水平,在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下是可以平穩生活,可 是一遇到挫折失敗,內貧的人便會缺乏內在資源去面對挑戰,可能一蹶不振,或 者長期被情緒所困擾。
內貧的原因
導致內貧的原因往往與家庭成長背景有關,例如:孩子透過家人、老師、與身邊 的人對自己的評語和對待,形成個人的價值概念,如果這些關係中缺乏愛、肯 定、接納和支持,孩子得到的是批評、打罵、遺忘、和忽視,內在心靈的需要非 常貧乏,導致恐懼、擔憂、缺乏自信、頹喪、和偏激!而更糟的是孩子建立一個 失敗的自我形象,形成一個負面的世界和自我觀,所以一旦遇到挫拆,便不戰而 退。
有一個青年人,在家中排行最小,常遭兄姊作弄恐嚇。唸中學時,他說的話被同 學傳播謠言,使他非常尷尬,之後他就很害怕有相同被誤會的經歷,所以若有人 把他說的話傳出去,他會非常憤怒,導致人際關係不和。每當別人對他有負面的 評語時,他便不會處理這關係,甚至躲開那人!因著他以往的不愉快經歷,他深 信自己是個不受朋友歡迎的人,沒有人喜歡與他建立關係!
另外一位頗成功的中年人,卻掙扎在家庭和與兩性的關係之中,使他情緒很低 落,心境頹喪,甚至想終結一生!其中他最大的困難是不能拒絕別人,又恐怕傷 害別人的心靈,所以與別人的關係拖泥帶水,沒有清晰的界定和保護,因此他所 害怕的正因他的逃避而發生,使他感覺無所適從,被困在其中,陷在自責自憐的 痛苦掙扎中。
醫治和釋放
相比內貧,外貧是反映一種外在情況,比較容易處理;可以透過醫療、培訓、教 育和設施去改善。然而內貧卻是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心理狀況,不容易改變!心理 治療是透過治療的關係,慢慢引導內貧的人對自己心理的狀況有新的認知和了 解,要幫助內貧的人經歷足夠愛的推動力,從而對真正的自己,進入寬恕和被寬 恕的經歷,並不是一定是單靠心理治療過程可以實行的!治療的主要元素是無限 的大愛和赦罪的權柄,使內在的貧乏透過心理治療的技巧得到醫治和釋放!
尋覓更豐盛的生命
人若知道自己的貧乏,便有一種推動力去尋求並接受幫助,所以耶穌說:「人子 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 10)並且「是要叫羊(或譯:人)得 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 10)最可悲的是人自以為富足,實在內裡貧 乏,那些人陷在自我否認和欺騙中,不願意接受自己內在貧乏的狀況,雖然內裡 的一些徵狀告訴自己其實不快樂、不平安、憂慮失去控制或不得滿足,但是另一 股的思念卻接踵而至,說:「你只是一時感觸而已,人的生命就是如此,有些不 完美,但是比起其他人,你已經是非常富足,又何須多求?」這些自圓其說的道 理似是而非,內中所反映是恐懼發現真正的我,不能接受自己的需要和失敗。這 種的掙扎極其痛苦,消耗很多的精力去不使自己意識這個痛苦,往往使人陷入一 種迷茫模糊,不明白自己為何黯然,生命缺乏色彩,可能這是象徵著內在的貧 乏,引導你尋覓更豐盛的生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