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Media RaphaHK

動轉靜 靜與動《天倫樂》第 111 期作者:葛琳卡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靜與動是相對的,在靜態中人才可以觀察和吸收外在的資料,包括接收別人發出 的訊息,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世界事物的動態,甚至書本和電腦上的資訊,然 後進入分析思考,作出個人的結論。這個過程也是學習的基本元素。學習的後部 過程則進入動態的實踐,把所吸收消化的資料通過分享、寫作、計劃化成行動, 發揮出來。靜與動兩者相輔相承,完全配搭,缺一不可。


停不了的動

不知何時開始,人漸漸喜歡動,不喜歡靜,於是靜便悄悄引退,動的表達則越來 越多姿彩。鄉村的人厭煩單調的生活,搬進城市繁華的節奏,生活空間減少,人 的生活被各式各樣的活動充塞,漸漸這種生活型態成為另一種習慣,一種城市的 文化。


前進的假象

過多的動與過少的靜構成現代人的忙碌,後果卻是容易產生判斷上的錯誤,因為 動的背後缺乏靜的觀察、瞭解和構思,單憑自己一套的理念,就如無頭蒼蠅,到 處亂碰亂撞,容易迷失方向,人云亦云,表面上好像非常有效率,列出一連串行 動的成果,內部卻缺乏深度和意義,於是產生一種前進的假象,自我安慰和讚 賞。


靜的迷惑

在寧靜中獨處並不容易,人在靜中初期往往感覺迷惘,產生一種不安的情緒,不 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真正的內在。這種不安和迷惘反映一種不熟悉的狀態,不知道 將會有什麼發生。面對新的經驗而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會使人產生焦慮不安,越 不安越逃避面對,於是惡性循環,更不懂得怎樣面對自己。


我的真相

雖然人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是人卻可以欺騙自己,利用各種自我保護的 方法把真我隱藏。原來靜卻帶來真誠的能力,使人不能藉著動去掩飾真正的自 己,在靜的一刻,一切假象被披露,真理藉著人的良知控告自己,使人不可以逃避。


不肯定的明天

等候那不知道將會發生的事,有如熱窩上的螞蟻,可是生命中這些等待卻是必然 的。能夠安靜等待適當的時機,而不魯莽衝動行事,是成功必備的條件。然而, 在靜候中所產生焦慮和不安,使人有衝動去行動—抓著一些東西或人—增加安全 感和信靠的感覺。


過去的傷痕

人被過去的傷痕所壓抑的情緒往往在獨處的時候被牽引出來,使靜的時刻更難面 對。情緒的波動如海浪般,有時排山倒海,洶湧彭湃,於是不能讓頭腦空閒,要 盡量充塞各種思想、計劃,不讓情緒有任何空間去表達。


死亡的陰影

人生的生老病死都不是別人可能分擔,要自己獨個兒去承擔。在安靜獨處中,人 都要面對這個人生的真理!雖然人都會安慰自己,我尚有時日,不用現在去面 對,然而在靜默中,這個陰影又隨即出現,揮之不去。


重遇

雖然人因在安靜、獨處和等候中所產生不安和煩擾的情緒非常苦惱,然而如果能 夠繼續堅持,卻可以尋到生命之道!在靜中看到真我,不再掩飾,不再自己欺騙 自己,可以接納自己的有限和罪性。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 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 1:9)永生 的神每天等候我們在靜處中與祂相遇,祂已經勝過死亡的毒漖,在祂有永生之 道,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 3:16)


靜中得力

遇見生命之主後,靜候不再憂慮煩燥,因為「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 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 40:31)再不用 憂慮等候那不知道的事,只要「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 全。」(詩 37:5)靜候中學習交託信賴,成為一股新的力量的支柱,並且再也 不用被過去的傷痕所綑綁,「因祂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 53:5)


靜轉動

靜不再是如此恐懼和難受,反而成為祝福的泉源。邂逅生命之主、安靜、獨處和 等候,成為動力的來源,從祂支取生命的力量、喜樂和平安,去面對生命每一天 的變動,然而動的背後是有靜的歷程,是有真理,有方向和有盼望!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