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Media RaphaHK

真正的倚靠《天倫樂》第 127 期作者:葛琳卡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苦,似乎與中國文化結上不解之緣,電影、電視劇、小說和歷史的故事,往往都 在傳達一種苦不堪言的感覺,我們已經熟悉了那種無奈和聽命於天的感覺:苦往 往源自外在的欺壓;面對不平等的待遇,無法改變。久而久之,就演變成內在景 況,就算外在環境已經改變,卻無法改變內在苦的感覺!這也是最大的悲哀,不 能揮去的苦!


苦的蘊釀

中國人的文化視人的權利不平等,孩子聽命於父母、民聽命於官、官聽命於臣、 臣聽命於君。一個人出生至成長,命運不在自己手中,在上的有權控制在下的生 死!不平等待遇,欺壓掠奪的行為,隨著人的私慾和權力增加,在家庭和社會中 司空見慣,造成無理的苦、無辜的苦、無助的苦。一個苦的世界!


苦的延續

中國文化的苦往往從上一代傳到下一代。文化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價值觀,給予父 母足夠的權力去忽視孩子的獨特和內心的需要,強行父母的決定,久而久之,也 造成孩子懦弱怕事的心態,不敢直言真正的感受,承受壓抑之苦。在長期壓抑之 下,漸漸轉移成為自責之苦、自卑之苦和自罰之苦。隨著不斷重覆的壓迫,外在 的苦已轉變成為內在的苦!當孩子成長後脫離父母的控制,恢復自由的權柄,但 是內心仍不能自由,輾轉於內在苦的世界。


自責之苦

中國父母的管教方式中,認為孩子需要被責罵方能成才。於是在孩子學習讀書做 人之過程,不斷被指正、更正、糾正,耳中所聽到皆是負面的信息。父母往往認 為孩子做對是應該,不需要讚許,恐怕讚壞孩子,養成驕傲的態度,可是在長期 被否定下,外在被斥責的聲音已轉移成為內在斥責的聲音,不需要父母的責罵, 自己已經會責罵自己!


自卑之苦

一個人自責的心態一旦形成,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必定大打折扣,因為負面的聲音 會不斷責備自己,否定自己,以致對困難和人際的衝突,自然會畏縮害怕,不敢 面對。遇到困難時,最難克服是內在負面的心態,自己打敗自己,缺乏信心面對 考驗。


自卑的心態在人際間的關係上經歷更多傷害。在遇到人際的衝突和問題時,總帶 著自己有錯的心態,不敢表達感受和需要,不敢有所要求,很快地放棄自己應有 的權利,最終自己吃虧受損。久而久之,長期經歷人際間不平等的關係,內心自 然產生對人的不滿和憤怒,然而這不滿卻與自責自卑的心態產生內在的矛盾,敢 怒不敢言,並且因憤怒而造成內疚、自責的心態。


自罰之苦

在不斷自責和自卑的聲音下,抱著要責罰自己的心態,無形中自己繼續製造受苦 的經歷,放棄一些可以成功的機會,甚至過程中因害怕成功,會擬造一些理由原 因,阻礙進程,以致半途而廢。 然而這些失敗的經歷更加確定自己「不能」和 「不是」的心態。反之,成功的經歷卻帶來內心的震撼,與自己過往的經歷和信 念不符,形成否定多年來所建立的信念的危機,這將帶來更加的不安,並且一次 的成功所帶來的希望,也可能形成對將來的失敗更大的失望和痛苦。因此,停留 在一個失敗者的世界相對地是安全的,但卻帶來痛苦的絕望,永遠陷入自毀的展 境況。


人際間所受的苦也是某一程度對自己的懲罰,換來贖罪的心安,抵消自己的不 是,並且受苦在中國文化中是高尚的美德,給予受苦者增值的感覺,累積的受苦 更加可以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支持,以致有更多理由可以表達憤怒不滿。因此,透 過苦的經歷所得到的好處,也成為停留這個狀況的動力。


惡性循環

受苦者的策略並沒有帶來新的曙光,只是更加強自我負面的形象和意念,人際關 係中只增加更加受害的經歷,只會惡性循環,更加的不快和不足!嘗試冒險放棄 舊的策略作出新的嘗試,才是唯一的出路!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