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管制與管教《天倫樂》第 117 期作者:葛琳卡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在香港密密麻麻的窗縫中,傳來陣陣的囉嘍和吵罵聲:「仔啊!快吃完飯做功 課!」「不準玩遊戲機。」「飯涼了,無益啊!」「你聽不聽到我在叫你!」 「你再不聽話,信不信我用籐條打你!」隨之是孩子的哭聲,襯托著父母的破罵 聲,抑揚頓挫,互相輝映!


管教孩子,並非易事,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訴說孩子的問題,懶惰、不用心讀書、 鬧情緒、反叛,甚致抑鬱要自殺,離家出走,弄得父母又氣又怕,不知該如何幫 助自己的孩子!


從錯誤中成長


父母的管教之道往往沿襲於上一代。而傳統的管教側重以負面的方法,例如用打 罵來終止壞的行為;缺乏用正面的方法鼓勵孩子繼續好的行為,所以其結果是制 止孩子不要學壞,卻失去鼓舞的動力,不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潛質,自發性去發 掘新事物,和增加自信心。所以傳統的管教側重管制的部份,多於引導孩子去漸 漸學習獨立性,作出正確的選擇。 打罵孩子是虐待的行為,在西方社會是不允許 的。皆因發現被虐待的孩子,不但得不到成長所需要的幫助,更出現嚴重的心理 問題,包括自卑、自暴自棄、偏激、脾性暴燥、行為異常和反叛。

於是要立例保 護兒童身心靈的健康!取而代之,心理學家建議,讓孩子承受適當的後果,更能 幫助孩子明白因果的關係,幫助他們以後對自己行為負責,並且學習正確的選 擇,這樣孩子就能保持健康的自我形象,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惡性循環

雄仔是一個典型的三年級學生,架著一副眼鏡,背著沉重書包從學校步行回家, 快要回到家門,心中已湧上一種沉重的感覺,想到回到家中又要聽到媽媽的囉 唆,總是有百般的不滿,久而久之,他已經沒有興趣去討媽媽的歡心,有時反而 和她鬥氣,明知她不喜歡的事,偏要做給她看。雄仔想著:「有一天,我長大 了,我要離開這苦悶的家,我不要再聽到批評、不滿、打罵的聲音,我覺得好像 樣樣都倒霉,沒有一件事是做得對的。我甚至不想作任何新嘗試,因為必招來埋 怨和指責。我發現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所以不如不做,那就不會有錯!」


雄仔的心聲反映了孩子們心裏的渴求,盼望從父母那裏得來鼓勵和支持。在孩子 成長的期間,有不斷的學習,無論是學業、人際關係、生活事務、社會智識、都 是從失敗中慢慢鍛鍊而成長,學習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容易,極需要鼓舞支持,去 面對從失敗中繼續前進的艱辛,如果得到的反而是批評和責罵,那突破困難的心 志更加頓然而失,換來的是挫敗感和失敗的恐懼。這個失敗的經歷漸漸從一件事 上蔓延致其他的事情上,然而換來更加不.滿和指責,使孩子更加肯定的認為自己 不足、無能、缺乏信心去面對困難,於是惡性循環,父母對孩子的失望導致孩子 對自己的失望,於是更加肯定令父母失望是對的,最後是彼此陷入失敗和失望的 沮喪中,互相埋怨!


父母學習面對及克服自己失敗的恐懼

父母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面對孩子的失敗而仍然有信心去鼓舞和支持孩子。 每一個人都是盼望事事順利,沒有人喜歡失敗的感覺,總會盡量避免面對失敗。 可是在孩子的身上,父母就算竭盡所能去幫助孩子避免失敗,然而孩子在學習的 過程中,失敗的經歷是難免的,往往最難受的是父母,孩子的失敗比自己的失敗 更加痛苦,因為恐怕目前的失敗可能導致以後的失敗,那就等於孩子沒有將來, 沒有前途。一想到這些,父母心中所承擔的恐懼和心痛是可以想像的。所以香港 的父母為孩子找學校的那種憂慮、緊張、惶恐的心情,是可理解的!


往往父母面對孩子的前途時,不期然所產生的恐懼和緊張的情緒,會很自然的表 達於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上,而當孩子不能達到要求或失敗時,父母從恐懼緊張 的情緒轉致失望和氣憤,很自然去指責和糾正,企圖去更正孩子的錯處!如果父 母越怕面對失敗,那對孩子期望越高,惶恐緊張的情緒越高漲,很自然的,指責 更正孩子的傾向更大,於是陷入失望和失敗的惡性循環機會更大!


父母雖然知道責罵孩子並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然而被那種惶恐緊張的情緒所牽 制,無法控制自己!其實這問題反映了父母自己的心理問題:恐懼面對失敗和挫 折感,在面對孩子失敗的必然事上承受非常的壓力,於是在更正督導孩子的事 上,不能釋然及循循善誘,正面鼓勵及幫助孩子去克服失敗!如果父母能夠學習 面對及克服自己失敗的恐懼,就不會再對子的失敗那樣緊張和恐慌!


失敗背後的轉機

在我成長的生命中,經歷神慈愛的管教,衪並沒有袒護,不讓我去承受後果,但 是衪的慈愛和支持,永遠給我一個更新的機會,在衪裏面有新的希望,每一個我 所不能面對的失敗,在衪裏面有接納,有支持的動力和聖靈的幫助,給我力量繼 續走下去,每一個失敗的背後換來一個轉機,一個經歷支持鼓勵機會,去繼續追 求我的愛,迎接每一個新明天!

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